为积极响应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关于开展“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 120 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项目推广工作,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广大公众急救能力。我院急诊科联合南宁急救医疗中心于2025年1月20日在南宁市民族广场组织开展“健康中国 急救护航”—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我院由顾容赫副院长和急诊科李振华主任带队,带领急诊科医护人员二十人在活动现场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活动对象覆盖普通市民、社区居民、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各类群体共计两百余人,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家都热情高涨地学习急救知识。
 首先以急救知识讲座的形式,介绍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中毒中心、ECPR(体外心肺复苏)的相关急救知识。根据场地分配情况和参与者年龄段,有针对性的划分各专项科普的区域,例如着重强调老年人易发生的胸痛、卒中急救知识,较年轻的群体,则侧重于创伤急救及常见意外中毒的防范等内容。 科普现场结合图文讲解胸痛的常见原因,如心肌梗死、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症状表现,重点介绍如何识别高危胸痛症状,让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通过案例分享,传授胸痛发作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包括正确的休息姿势、呼叫急救的方式以及可服用的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同时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介绍卒中(脑中风)的分类(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及各自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帮助群众快速识别卒中的发生。讲解卒中急救的 “黄金时间窗” 概念,以及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期间可进行的简单处理,如让患者保持平卧、避免晃动头部等,提高群众对卒中急救时效性的认识。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讲解不同类型创伤(如擦伤、切割伤、骨折、扭伤等)的初步处理方法,包括伤口清洁、止血、包扎固定的正确操作技巧以及针对不同部位骨折、扭伤的临时固定和搬运方式等。强调在面对创伤时避免错误操作的重要性,防止因不当处理加重伤情。同时列举常见的中毒情况(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及其原因,详细阐述各类中毒的早期症状特点,便于群众及时察觉异常。教授广大群众针对不同中毒类型的现场急救措施,比如催吐、洗胃的适用情况及正确方法,以及发现中毒情况后应尽快转移至通风良好处、拨打急救电话等关键步骤。 着重介绍了ECPR(体外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什么是ECPR、适用场景(如心跳骤停且常规心肺复苏效果不佳等情况),帮助群众了解这项相对前沿的急救技术在挽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简单展示 ECPR 的操作流程和涉及的关键设备,让公众对其有初步的认识,提升大家对现代急救发展的认知。 其次在主场地设置实操演示区,分别安排医护人员对创伤包扎、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进行现场演示,并详细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让群众能够近距离观察学习。邀请现场群众亲自参与急救技能的体验操作,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确保参与者真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借助国家急救日这一契机,面向广大群众,乃至参与的各方面医疗工作者,开展公共科普活动,普及胸痛、卒中、创伤、中毒等常见危急情况的急救知识与应对方法,介绍前沿的 ECPR 急救技术,同时展示急诊科的日常工作流程、医疗设备等,增进公众对急诊科的了解,提升公众在突发紧急状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急救、学习急救的良好氛围,同时展现我院及急诊科各种软硬实力,树立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专业形象。 (急诊邓翠云 审核李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