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紧急为一位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让“命悬一线”的患者重获新生。 49岁的乐阿姨,因气促、呼吸困难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疗,尽管接受了初步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反而症状越来越重,甚至出现休克,生命危在旦夕,经我科医师会诊后转入ICU治疗。转入ICU时,乐阿姨已是昏迷休克状态,血压低、心率快,ICU医师立即予气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但在这种情况下仍无法维持基本生命征,并且血生化回报病人存在重度代谢性酸中毒,重度凝血功能障碍,常规治疗手段已无法维持生命体征。 千钧一发之际,重症医学科刘凤鸣主任指示,考虑乐女士重症肺炎、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脓毒性心肌病,目前循环出现于崩溃的边缘,果断带领团队为乐阿姨上了V-A 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火速集结、并肩作战、各司其职,迅速完成动静脉置管、管路预充,1小时不到ECMO仪器正常运转,经过膜肺氧合及机械泵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入患者的体内,患者的血压逐步稳定,升压药物剂量逐渐下调,氧合逐渐改善,濒临截肢的双腿也逐渐恢复血色,危在旦夕的生命暂时得到保障。因为ECMO是高度精密的仪器,在其运转时,心脏、肺脏、氧合、流量、转速等因素环环相扣又相互影响,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必须对仪器运转情况做到精准化管理。ECMO团队成员轮流寸步不离地昼夜坚守在患者床旁,24小时轮流紧盯心功能、呼吸功能、出入量、内环境、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变化,同时还要做好管路维护,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不敢有一分侥幸,不能有一丝松懈。 然而,患者的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机体组织缺血缺氧、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高危情况相继出现,患者一次次徘徊在生死边缘。ECMO团队顶住重压,反复研判患者病情,并根据病情发展,一次次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每一次操作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步骤都确保准确无误,逐个攻克了呼吸关、循环关、感染关、营养关等,将一道道风险挡在“生门”之外。
 在ECMO的强力支撑以及团队成员的悉心救治下,“绝处逢生”的奇迹一次次上演。在上机124小时后,乐阿姨各项指标逐渐好转,心肺功能显著改善,生命体征平稳,终于度过了危险期,顺利撤除ECMO。可喜的是,在撤离ECMO一天后乐阿姨成功撤离呼吸机。近日乐阿姨已转回病房。经历了“鬼门关”的乐阿姨在回想起这段惊喜动魄的历劫,对ICU医护人员充满深深感激,转回普通病房前还对医护人员比了个大大的赞。 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MO)作为一种挽救性治疗手段,在重症患者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功能不全和(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支持,是治疗难以控制的严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我院重症医学科近一年来顺利开展多台ECMO治疗,为濒临死亡患者带来了新生希望,同时也代表我院ICU危重症救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