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麻醉科成功完成一例小儿口腔淋巴管瘤致上呼吸道狭窄且易出血的困难气道处理,使患儿在我院介入手术室成功完成麻醉和手术。
 患儿7岁,身高116cm,体重16kg,因“发现口腔及颌面部肿物7年余,口腔溃疡2周”入院,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介入硬化治疗手术?;级?、右侧颌下区及口底肿物,较大者位于右下颌区,大小约8cm*10cm,左侧约3cm*6cm,边界不清,张口稍受限,舌体大,运动受限,舌部可见多发溃疡灶,部分溃疡创面出血,咽充血,腭咽弓、咽侧壁、舌根见新生物,粗糙易出血,肿物向咽腔中线挤压堵塞约60%,会厌半球形肿胀。术前评估提示患儿Mallampati分级III级,张口轻度受限,舌体大,咽腔狭窄,舌根及咽腔粗糙易出血,分泌物多,为典型的可预料到的困难气道。 麻醉科何敏琪副主任医师认为,充分术前评估,及时发现困难气道,降低未预料困难气道发生是麻醉医生必备技能,困难气道处理不当是造成麻醉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该患儿风险主要来自术前麻醉及术后拔管时机,避免插管失败及拔管后出现气道梗阻窒息。 对于已预料到的困难气道患儿,我们首选的麻醉方式是在保留自主呼吸、有效镇痛、镇静及充分表面麻醉下进行气管内插管。保留满意的自主呼吸和成功的气管插管是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条件。该患儿实际气道情况和预先评估的非常一致,可视喉镜暴露发现患儿咽腔狭窄,舌根及咽腔极易出血,会厌半球状水肿弯曲,声门位置高,咽腔出血,口腔分泌物多导致口腔结构辨认困难,加上患儿自主呼吸导致可视喉镜镜片易模糊,这些都增加气管内插管的困难。在麻醉科何敏琪副主任医师、邓继财博士、张林波主治医师、韦志鹏规培医生和李丽玲主管护士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次尝试,最终成功进行气管内插管。操作期间,患儿生命征平稳,脉搏氧饱和度最低为94%,没有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在患儿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安返病房。 撰稿人:李丽玲 张林波 审稿人:周瑞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