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创面修复门诊获患者赠送锦旗,是我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受到患者和家属高度评价的一个缩影。 在门诊二楼创面修复门诊,患者玉大爷(化名)的妻子程阿姨(化名)找到了副主任护师、伤口治疗师刘丽霞,主管护师莫少琼,并将锦旗交到她们手中。据程阿姨介绍,该锦旗赠予她们,是以此表达自己一家对她们的感激,锦旗上“妙手回春,服务周到”八个金闪闪的大字熠熠生辉。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给我们帮了大忙,两位护士为我们付出很多,非常感激她们!”程阿姨表示,其老伴患糖尿病已经二十余年了,去年下半年因左足大大踇趾溃烂到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住院,诊断为糖尿病足,经治疗好转后,玉大爷闹着要回家,但伤口尚未愈合,医生交代,如果不继续规范换药,有加重甚至要截肢的危险,程阿姨知道,是因为疫情期间住院,医院管理要求较高,家属不能探视等诸多不便,导致玉大爷有抵触情绪,护士向玉大爷及程阿姨介绍了我院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即可下单预约护士上门服务,玉大爷出院2天后,程阿姨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公众号预约护士上门护理。在家里就享受到了三甲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比住院方便多了。 “我们共下单近30次,真的是非常感谢两位护士的帮助,她们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到我家中为老伴换药,她们换药技术水平很专业,也很有耐心,每次过来护理都很认真叮嘱我们平时护理的注意事项,怎么更换湿掉的纱布,怎么科学饮食增加营养摄入,除了处理这个糖尿病足伤口,上次老伴不小心,把另一个脚烫伤了,我们马上电话联系刘护士,刘护士马上在电话中教我们紧急处理的方法,刘护士俨然成了我们家的“家庭医生”这让我们非常感动?!?/span>程阿姨说,今天特地过来送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和失能群体比例也在不断上升。2019年起,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相关文件。2021年5月14日,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印发了《南宁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确定了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为南宁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之一。其实,早在2019年10月,我院已正式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至2022年2月,已经接单2660余次,服务800余位患者,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另外,2021年9月,我院取得广西首批互联网医院资格,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在线诊疗等服务,将在线问诊、随访、院后复诊、处方流转、药品配送、康复指导、延续护理、健康体检等服务通过互联网延伸至患者家庭,形成医生与患者线上的良性互动,做到医生对患者全医疗周期的跟踪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通过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 我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一方面将让更多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到社区、家庭中,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百姓家中,让更多行动不方便的产妇、高龄失能老年人,在家中即可得到连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护理人员职业阅历,提升了职业价值和获得感。我院将以“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契机,不断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在做好住院患者医疗服务的同时,针对出院病人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把爱心接力延伸到患者家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家、高质量的就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