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第19个世界睡眠日,我国今年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益智护脑”。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其中以失眠为主,青少年睡眠不足尤其普遍。长期失眠会引起情绪不稳,易患上焦虑症或抑郁症,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损害等,这些人群里面是否有您?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失眠。 一、什么是失眠 ? 失眠通常指一种持续的或对睡眠质量不满意的并影响到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二、失眠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入睡困难,或者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 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伴有以下一系列症状:疲乏、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 引起了明显的心理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三、引起失眠的原因有那些? 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咳嗽、夜尿等。 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环境的改变等。 3、生物药剂因素:如咖啡、浓茶、中枢兴奋药、酒精等。 4、焦虑抑郁性障碍或其它严重精神病障碍、慢性身体疾病等。 5、工作学习、健康或家庭问题以及应激性生活事件等。 四、长期失眠会带来哪些危害? 人体免疫力减退、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情绪不稳,易患上焦虑症或抑郁症,自杀风险增高。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损害。 内分泌紊乱、皮肤差、加速衰老等。 患心脏病的危险明显增加。 五、关于失眠有哪些治疗方法? 1、睡眠限制治疗 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使其在床上的时间尽量接近所需睡眠的时间。 2、催眠心理治疗及放松疗法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暗示治疗、指导性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可有效减少觉醒和促进夜间睡眠。 3.认知行为疗法 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 纠正负性的睡眠认知; 适当锻炼能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 4.药物治疗 镇静催眠药能快速有效改善睡眠,且多数镇静催眠药安全性较高; 服用催眠药应采用“按需服用”原则; 不要有催眠药会上瘾,不敢吃,拒绝服药和随意服药等不科学的态度。 5.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前不要饮酒; 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 最好在有睡意时才上床;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 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和日间避免小睡。 六、常见的关于失眠的问题和误区 1. 饮酒能助眠 许多人喝完酒,常趁着酒劲倒头就睡,来应对失眠。的确,酒精能缩短入睡时间,可以很快入睡,但是深度睡眠和快波睡眠时间显著减少,很可能在后半夜频繁醒来,因为体内的酒精含量逐渐代谢而减少,睡眠会断断续续。酒精还是利尿剂,导致夜间起来小便的次数增加,也影响睡眠。 2. 催眠药会上瘾,不敢吃 镇静催眠药是十分有效的帮助睡眠和改善睡眠的药物,且多数镇静催眠药不属于精神类药品,所以安全性较高。服用该类药物应采用“按需服用”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睡眠的不同要求,帮助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药物。 拒绝服药和随意服药都是不科学的。 3. 做梦多就睡不好 很多人有多梦的困扰,其中不少人会以为自己得了失眠症,担心失眠的结果,让自己更焦虑,梦就越发增多了。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睡觉都会做梦,只是有人梦多,有人梦少罢了。多梦是否病态呢?客观上说,梦多通常不至于妨害睡眠,也不用处理。但如果恶梦连连让人一夜醒好几次就不好了,如果经常这样,就应该找专家寻求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