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喝酒会得脂肪肝”、“吃肉会得脂肪肝”、“胖子容易得脂肪肝”但其实并不单单是这样。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肝脏从血液中摄取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随后再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脏。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弱,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脂滴,即形成肝脂肪变。 肝脂肪变虽然是一种病理学改变,但在临床上绝大多数脂肪肝主要是通过肝脏B超、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B超检查结论中的肝脂肪浸润和脂肪肝,可能不仅反映了肝脂肪变的程度轻重。肝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慢性肝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疾病负担。最近十余年来,中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已不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增多。其中,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以及生活懒散和经常熬夜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过量进食、频繁进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宵夜、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人体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可转化为脂肪储存。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脂肪堆积在肝脏,就出现了脂肪肝。一日三餐定时、适量,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吃得多、吃的快、吃零食、吃甜食、吃宵夜,以及把含糖饮料当水喝等不良习惯,以免热量摄入超标和扰乱机体代谢稳态,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恢复良好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戒烟戒酒、中等量有氧运动、保持良好心态、谨慎用药。2、停用可疑肝毒性药物、脱离接触肝毒性物质、控制体重。3、防治代谢紊乱,针对血黏度、血脂、血糖、血压、胰岛素抵抗等指标,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调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等药物。4、应用抗炎保肝药物治疗脂肪肝和进展性肝纤维化,减少肝脏损伤和死亡。5、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家族史者,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肥胖、脂肪肝、糖尿病。(感染科
刘俊 ;审核 禤建宁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