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疾病,关于乙肝的传播有很多,人们总是有这样的担心,比如,筷子能传染乙肝病毒吗?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传染乙肝病毒吗? 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 乙肝是一种体液传播的疾病。乙肝患者的唾液、血液、尿液、乳汁中确实可以检测到乙肝病毒。但是一同吃饭,即使将乙肝病毒吃进体内,乙肝病毒也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染,因为消化道内没有可传染的受体;而且,完整的消化道表面拥有自己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乙肝病毒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 乙肝病毒,不从口入,从哪儿入? 血液和体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才是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一些会损伤皮肤或黏膜的行为,如共用剃须刀、牙刷,使用了被乙肝病毒污染了的针具,还有性生活等是可能传染乙肝病毒的。 实际上,无论是急性乙肝感染、慢性乙肝携带者或是大三阳、小三阳,乙肝病毒均不会从口传播。消化道尚且不是乙肝传染的通道,就更别说是身体触碰,甚至使用相同的日常用品这些方式了。 真正担心的是,筷子能带来这些病: 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其感染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如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几率也会很高。 甲肝、戊肝 甲肝、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也是通过与患者共用杯子、碗筷等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家里如果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家长应注重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多开窗通风。 伤寒病 伤寒病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也以“病从口入”的方式传播。 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组织器官的5-15倍,对肝脏的损害最大,可诱发肝癌。 理论上,竹制、木制筷子应该3-6个月更换一次,使用期限超过6个月以上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 (感染科 刘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