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外科分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海博士(科主任)亲临现场答疑 9.1胆囊健康日由来 我国长期关注胆囊健康卫生的中国医师协会保胆专业委员会的肝胆医学专家,为提醒大家重视胆囊健康,倡导设立
“胆囊健康日”,爱胆
、护胆、保胆。取胆囊及胆管在人体内的位置得象形排布形同“9、1”,故定9.1日为每年的胆囊健康日。提醒人们增强胆囊健康意识,学习了解相关常识,改正不良习惯,防止或减少胆囊疾病的发生。 为响应9.1日胆囊健康日的号召,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特举办义诊-健康咨询活动! 时间:2017年9月1日
(周五)上午10:00 地点: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1号楼)正门 主题:9.1胆囊健康日:爱胆 护胆
保胆 内容: 1、黄海博士精英团队现场答疑 2、胆囊疾病宣教图册发放
一.保胆的逻辑

首先,胆囊与生俱来,受之于父母,必有其用。这不仅仅是直觉和信念,胆囊功能的多样性已为医学科学所证实。其次,保胆手术,特别是张宝善教授等发明的新式保胆术式,具有手术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而且还事实证明了胆囊结石复发与旧式保胆取石不彻底有关。胆囊结石的症状和并发症都是结石引起的,只要处理掉结石,就能达到处理结石症状及防治结石并发症的临床治疗目的,而无需切除胆囊。而无症状期的胆囊,其胆汁储存及浓缩、排泌功能好,故胆囊保留价值大;同时无症状胆囊结石,因其炎症轻、粘连少,故手术难度相对低、手术风险相对可控,手术的安全性高。因此,对于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我们主张:一旦发现,尽早处理;方法是:保留胆囊,取出结石。 二.胆囊是什么?胆汁从哪里来?有什么作用? 
胆囊是一个附着于肝脏下面开口肝外胆管的梨形结构,由于储存一部分来自肝脏的胆汁,故称为胆囊。胆汁是由肝细胞产生的,通过肝内、肝外胆管排入肠道,帮助食物消化。

三.胆囊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胆汁成分一般情况下呈溶解状态,就像糖或者食盐溶解在水里,如果某一成分浓度太高或维持溶解平衡的电荷失衡,导致胆汁内成分形成结晶并逐步增大,并聚集成团,就形成了结石。胆结石由于组成的成分不同,形成的部位、生长的时间不一样,其外观和结构也各有不同。

四、胆道结石有什么危害? 胆道结石除了引起胆绞痛、隐痛、消化不良外,更大的危险是引起黄疸、胆管化脓,胰腺炎症,甚至导致死亡。胆结石长期刺激胆管壁或胆囊壁,可以引起癌变。胆囊结石病人常合并胆囊慢性炎症,长期炎症刺激会使胆囊收缩功能下降,从而弱化其胆汁存储、浓缩机排泌功能;同时因长期炎症刺激,诱发胆囊粘膜肠上皮化生并发生癌变。如果结石阻塞胆囊管或胆总管壶腹部,则可引起难以忍受的剧烈的刀割样疼痛;而胆囊会因为梗阻会产生很高的压力,胆囊壁水肿肿胀,胆囊壁血液供应减少甚至停止,胆囊壁缺血坏疽甚至穿孔,进而形成化脓性腹膜炎,重者可危及生命。部分胆囊小结石或胆泥可被排到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产生梗阻性黄疸;重者诱发重症化脓性胆管炎,亦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现胆囊结石,应该早治疗,而不要有侥幸心理。

五.保胆取石的条件


胆囊条件: (1)胆囊有保留价值,即胆囊有功能。如收缩功能(排泌胆汁)和高效储备及浓缩胆汁功能(可将胆汁浓缩10倍)。 (2)结石不易复发。一般单发或多枚大小相近的结石不易复发;多发的小结石易复发。
病人条件: (1)无严重心血管合并症; (2)心理健康,对保胆的后果有充分的认识; (3)无慢性胆囊炎症状 关键等问题在于,目前还不能完全保证取石后结石不复发,但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推迟其发生。如果能够让胆囊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多贡献一段时间,相信肯定是有一定意义的。即便今后结石复发,我们还可以用腹腔镜技术来微创处理胆囊的。所以,对那些有保留价值的胆囊,而病人又有强烈保胆愿望,对胆囊实行“晚期执行”想必也是人性化的选择方案。 六.日常生活如何预防胆石症? 目前,胆囊结石的患者越发增多,有些患者保胆取石后又担心结石的复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尽可能避免胆石症的发生已经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以下建议望能提供患者们些许帮助: 1、每日三餐有规律的进食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 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 2、适当维生素和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3、保持适当运动的习惯,维持理想体重; 4、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多饮水,少食煎炸油腻食物。 总而言之,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的生活规律,适量的运动,是预防胆囊结石的科学措施。
|